文︱陆弃在线配资交易网址
欧洲想要搞出一款属于自己的第六代战斗机,本来听上去是个激动人心的故事。可现实呢?剧本早就写好了:甭管项目怎么包装,最后大概率都是——吵到散伙。现在,法国达索航空CEO一句“没有德国,我们照样能造六代机”,简直把这出肥皂剧的后半程提前剧透了。
要知道,这个所谓的“未来空战系统”(FCAS),是马克龙和当时的默克尔在2017年摆出的豪华阵仗。目标很大,姿态很足:欧洲要甩掉美制F-35的阴影,搞出一款能吊打世界的第六代战机。两年后,西班牙加入,三国热火朝天地喊口号,摆出一副“欧洲团结一心”的样子。问题是,喊口号谁不会?真到分钱分工的时候,欧洲传统艺能立刻上线:分歧大得比苏伊士运河还宽。
法国想当大哥,要求在载人战斗机NGF子项目里拿走80%的份额;德国立刻翻脸,说这不是合作,是打劫;西班牙夹在中间,心里想的也不是怎么造飞机,而是如何捞到更多的产业链分配。结果呢?法国觉得自己技术独步天下,别人别插手太多;德国觉得法国霸道,关键技术都想攥在自己手里。合作没走几步,就变成了撕扯。
这场内讧的代表人物就是达索航空CEO埃里克·特拉皮耶。他的怨气不是一天两天了。今年春天,他在法国国防委员会听证会上就开炮:项目流程分散,协调起来像赶羊;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不到位,开口就是“技术保密”;连1/3的决策权都要磨破嘴皮子才能动用。你想象一下,法国一边自诩是欧洲战机的“灵魂”,另一边却要被德国人层层掣肘,火气当然压不住。于是特拉皮耶直接撂话:要走你们走,法国自己玩得转。
听上去气势很足,问题是,真能行吗?法国当然有“阵风”的历史战绩,八十年代从欧洲合作里一气之下抽身,自己搞出了如今的主力战机。德国和西班牙则继续抱团,结果整出个“台风”。如今两款战机都飞在天上,证明法国“单干”确实有戏。但今天的环境和当年完全不同。八十年代法国还能扛得起,现在呢?债务高企,财政吃紧,要独自撑起一个六代机项目,成本恐怕不是一个“昂贵”能形容的。
德国就更尴尬。它想翻桌子,却发现没什么底牌。要么加入英国主导的“暴风”计划,要么跑去看美国的F-47项目。可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自己的军工产业将被边缘化,核心技术被别人牢牢握住,最后可能只剩装配和采购。对一个自诩欧洲经济发动机的国家来说,这滋味比吞柠檬还酸。
所以说,德法闹掰不是新鲜事,而是传统项目里的一次又一次复刻。当年“未来欧洲战斗机”合作,也是因为法国嫌设计理念不合,直接抽身,结果两条路线分道扬镳,造出了两款完全不同的战机。历史在今天再度重演,区别只是戏台换成了六代机,参与者多了个西班牙,吵架的理由更复杂。
问题的核心,其实不是飞机怎么造,而是利益怎么分。六代机不仅仅是技术,更是市场、军工产业链、地缘政治话语权的缩影。法国要保证达索吃肉;德国要确保本土企业不被边缘化;西班牙要蹭红利。分蛋糕的逻辑摆在那里,谁都不愿少拿。合作一旦进入这种模式,迟早走向“各回各家”。
更荒诞的是,大家都清楚:法国没有钱,德国没有技术。偏偏两国都要争“老大哥”的位子。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戏剧化的场景——德国威胁要投奔英国,美国在旁边乐得看戏;法国CEO昂着头说“我们能单干”,西班牙在后面小声嘀咕“能不能别把我落下”。这哪里是军事合作?分明就是一场欧洲内部的宫斗剧。
这场撕裂的后果不止是项目停滞。更严重的影响在于:欧洲所谓的“战略自主”,再一次暴露在阳光下,显得苍白无力。嘴上喊要摆脱美国,实际一旦遇到真问题,就只能继续依赖北约、依赖美国的技术。六代机合作搞不定,欧洲的防务独立梦又要推迟。法国的“欧洲一体化”愿景,最后又成了空中楼阁。
所以,当特拉皮耶在工厂开业仪式上放出那句狠话:“德国人可以抱怨,但我们知道怎么做”,这话既是宣誓,也是自我安慰。法国确实有历史底气,但没有现实资金;德国确实有产业野心,却没多少技术。两边一拍两散,可能性大得很。六代机项目从一开始就是政治秀,如今更像是欧洲撕裂的一面镜子。
在这场六代机大戏里,飞机还没影子,欧洲倒是先把内讧演得轰轰烈烈。飞机能不能飞上天不知道,但德法的矛盾,早就飞到天上了。
粤友钱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